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3章 芙洛拉和她的歇斯底裏(這章算番外)

關燈
根據諾利·斯克的戲劇《歇斯底裏》改編的電影《芙洛拉與她的歇斯底裏》於近日登上了大銀幕。迄今為止,這已經是這一部戲劇作品第四次登上大銀幕。

《歇斯底裏》講述了一個樂趣橫生的故事。男爵小姐芙洛拉被診斷患上了頑固性「歇斯底裏癥」。

而全小鎮有一半的女人患上了這個疾病,另外一半女人馬上也要患上這個疾病。

有一個偽君子式的落魄貴族愛德華妄圖利用芙洛拉的「歇斯底裏癥」迎娶她為妻,可是芙洛拉卻女扮男裝考驗了愛德華,並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

新版的《歇斯底裏》沒有改變故事的內核,而是加入了更為豐富的元素,不但增添了生動的人物形象。

而且首次將《歇斯底裏》以歌舞片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這也是作者諾利·斯克最希望看到的一種戲劇呈現形式。

眾所周知,諾利·斯克是電影家克洛莉絲的化名,在她所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女作家不用真名發表作品是一件十分常見的現象。

她曾經在回憶錄中書寫到她希望有朝一日《歇斯底裏》能夠被拍攝成一部歌舞電影。

因為她在寫作《歇斯底裏》時腦海中浮現了人物載歌載舞的場景,《芙洛拉和她的歇斯底裏》在點映期便受到了評論家的青睞,有人認為這會成為近十年來最好的歌舞片。

在電影上映前期,我們有必要來分析和討論一下被四次搬上熒幕的戲劇《歇斯底裏》背後的故事。

《歇斯底裏》的片名來源於維多利亞時代一種常見的病癥「歇斯底裏癥」。

當時,人們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是家中的天使。如果她們做出了任何不符合這一形象的行為,便會被認為是患上了「歇斯底裏癥」。

當時的女性隨身攜帶嗅鹽,一旦她們感覺到身體或者情緒上出現了異常便會聞一聞嗅鹽。

在現代看來,「歇斯底裏癥」是一個十分荒唐的病癥,可這一點在當時很少被人意識到。

戲劇的作者克洛莉絲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這種病癥的荒唐。

她在回憶錄中所寫,她當時向一位男士發出了共舞邀請,而周圍人在得知這一消息以後都異常震驚,她這樣的行為極有可能被解讀成患有「歇斯底裏癥」的證明。

從此事起,克洛莉絲閱讀了大量醫學資料。然後便開始了《歇斯底裏》的寫作。

《歇斯底裏》第一次投稿到了當時最有名、最權威的文學雜志《周末評論》,被拒稿,但由於當時候的出版商共用一個辦公廳,所有的編輯會在一起共進午餐。

所以《風潮雜志》的編輯閱讀到了這部作品,這部戲劇作品最終也由《風潮雜志》最先刊登出來,作為第一百期的紀念,也是它的最新專欄「mosike」的第一篇作品,後來在雜志第一千期時這部作品又再版刊登。

《風潮雜志》是當時最知名的女性讀物,在《歇斯底裏》尚未刊登出來時,它只是女性床頭櫃上隨手翻閱的一本雜志。

雖然它指導女性的妝容、衣著、生活情趣,可是從未有人將它當做一本嚴肅的讀物。

但自從「mosike」專欄開啟以後,它成為了女性創作、女性書寫的主要陣地。

而《歇斯底裏》無疑起著一個開天辟地的作用。後來,克洛莉絲成為《風潮雜志》的主創人員之一,她的絕大多數作品也通過《風潮雜志》的平臺與讀者見面。

《歇斯底裏》與讀者的第一次會面,情形說不上太好。在它刊登出來的第二天,晨報、日報上便出現了不少評論它的文章,有一位嚴苛的劇情家指出這一部作品大有嘩眾取寵之嫌,他認為“諾利·斯克以一種跪在女人的裙角邊的姿態寫出了這一部作品,他以「歇斯底裏」這一個病癥博人眼球,他認為的芙洛拉是一個若阿弗洛狄忒一般美麗又智慧的女人。

可是這典型是一個失心瘋、無可救藥的女人,劇中的最後一幕也正好表明她的歇斯底裏癥並未痊愈,也無法痊愈。”

也有劇評家認為《歇斯底裏》表露出一種諱疾忌醫的態度,更尖銳的劇情家猜測諾利·斯克是一個女性作家。

而且是一個自怨自艾、蓬頭垢面的老處(女),他們的言辭更加尖銳「戲劇是一種高尚的文學形式,它讓女人走開」。

盡管也有劇評家從劇作本身入手,分析它的劇情,探討戲劇的人物介紹。

可是對這部戲劇的議論更多在於它帶來的社會效益上。在《風潮雜志》當期出版之後,至少有一半的倫敦女性開始認真檢查自己的身體,據當時一名名為莉蓮·龐德的淑女日記記載,她也曾經被診斷患上「歇斯底裏癥」,可是在看完《歇斯底裏》這部戲劇以後,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正患有「歇斯底裏癥」。

戲劇刊登的第二天,倫敦的診所中排起了長隊。不過她們不是來診斷治療的,小姐夫人的手上拿著同一本《風潮雜志》,她們問了醫生一個大同小異的問題:“到底歇斯底裏癥究竟指的是什麽?”

因為戲劇中的男主人公羅裏有一句臺詞是——如果有一種病能夠囊括世界上所有病癥,那麽這種病也就不算病了。

克洛莉絲本人在看到對戲劇的指責以後,同樣以諾利·斯克這一筆名進行了回擊,針對那一句「戲劇是一種高尚的文學形式,它讓女人走開」,她從古希臘的九位文藝女神開始論述,文藝從未讓女人走開,戲劇也從未讓女人走開。而如果那位劇評家的母親看到劇評家的言論,可能會讓他走開。

抓住了商機的劇院經理將《歇斯底裏》搬上了戲劇舞臺,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盛況。

不僅僅是倫敦,巴黎、柏林的戲劇舞臺上也開始演繹這部戲劇,爭議也一直持續著。

但這又是克洛莉絲樂於看到的,她認為有爭議的作品越能引起人們的關註,便會有更多的人去探討她所想要解答的問題。

她所想要解答的問題是什麽呢?

“女孩子們,無論是多大年齡的女人總是可以被稱作是女孩子的,她就像月亮一樣流動、易變,有陰晴圓缺,捉摸不定。”

月生百相,女性也是,正視自己的欲望,接納自己的本性,有病治病,歇斯底裏只是一種荒唐的烙印。

在文章的最後,該說一點八卦、一點巧合。

克洛莉絲寫作《歇斯底裏》的緣由是因為她邀請了一位男士共舞,這被視作是不合禮儀的舉動。

當時她邀請的那位男士是大名鼎鼎的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位偵探先生在後來成為了她的丈夫,達西小姐也擁有了「福爾摩斯夫人」這一身份。

但是在戲劇的寫作和刊登之際,兩人尚未確定彼此的心意,也尚未許定終身。

偵探先生從不看文學作品,他也是很久以後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夫人在很早之前就對自己有過隱晦的告白。

還值得一提的是,《歇斯底裏》刊登的一個月後,有另一篇論文出現在了醫學報上,作者是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終生摯友約翰·H·華生,他記錄了好友和自己非凡的冒險。

但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醫生,他從一個較為科學的角度探討了「歇斯底裏」這一個病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在文章中廣泛引用了《歇斯底裏》原文的臺詞。

另外,將《歇斯底裏》第四次搬上電影銀幕的主創團隊中,編劇的名字也為克洛莉絲,她為大眾所熟知的身份是一個奇幻、歷史小說家,對維多利亞時代有著深刻的認知和了解,此次由她擔任《芙洛拉和她的歇斯底裏》的編劇,相信會更加還原維多利亞時代的風貌,並且她在接受采訪時也聲稱自己一直和原著作者克洛莉絲有一種更深、更加親密的關系,有人曾經猜測她是原劇作者克洛莉絲·達西的曾外孫女。

(以上報道來自於《電影評介》9月12日刊……)

——

“所以你真的如大眾所猜測,是克洛莉絲·達西的曾外孫女嗎?你的名字來源於你的曾外祖母?”

這已經不是第一個人問這個問題的人了。

克洛莉絲揉了揉太陽穴,莞爾:“真的不是,我有自己的曾外祖母。”

“那你為什麽一直說你和她有一種更深、更加親密的關系,難道只是為了電影宣傳制造出來的噱頭?”

“這也不是,但是我和她的親密,我對她的熟悉絕對超出了你的認知,她應該是我,我應該是她。”

“哈哈哈,你們搞文藝的人是不是喜歡把所有事情都說得那麽玄乎。”

“或許是吧。”

克洛莉絲已經懶得爭論,她坐在深藍色的沙發上,像整個人混進了海裏,她依舊維持著應有的坐姿禮儀,只有這些還記憶著她的來路。

窗外,車水馬龍,那些古老的記憶似乎像一張紙頁,被記錄到了書本中,像今天黃昏的陽光一樣變得很舊很舊了。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